2023-03-08 20:08:29 来源:黑马公社
从“威马”到“危马”,一字之差,天壤地别。
(相关资料图)
欠薪、停产、关店、倒闭……关于威马汽车的负面新闻,在数月中愈演愈烈。尽管威马官方仍在持续回应辟谣,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:威马,正身处泥潭,命悬一线。
这一把,不是高端局,是生死局。
去年12月,威马汽车还被曝光即将借壳“APOLLO出行”(一家香港的公司,不是百度的APOLLO)上市。似乎威马汽车颓势可逆,还能努力挣扎出一片新天地。
而今年1月12日,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在微博上转发了一段《芙蓉镇》的视频。视频中,一句台词:“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”,可以说彻底扯下了“遮羞布”。
不过,像牲口一样真能活下去吗?
牲口的命运不就是注定被榨干血汗后,宰杀烹食……
首先,咱们先简单介绍下沈晖和他的威马汽车,究竟是何方神圣?
沈晖,前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,从吉利出走后,创办了威马汽车。对了,在其任职吉利汽车期间,他曾完成过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最大的并购案——沃尔沃并购案。
而且,大家别看威马汽车现在连员工的薪资、供应商的货款都付不起。昔日的威马汽车,可是和蔚来、小鹏、理想,并称为“新能源汽车造车F4”,祖上风光过的。
图片源自中国企业家
2018年,特斯拉尚且处在负面风波无法脱身,被各大投资机构看空的时候。威马汽车就已经凭借“大佬效应”和自建工厂,拿下了国资委、百度、腾讯的投资。
正因如此,威马汽车的崩盘,能在短短几个月内,吸引住大家的目光。沈晖这个人绝对算是汽车行业的大佬,威马汽车也是曾经特斯拉都曾一时不敌的“明星”。
然而起点高、环境好、吃上了造车红利的威马汽车,却实实在在地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。
这话,从何说起?
还得从开局谈起。
虽然,现在的最终结果是威马资金链断裂,恐将面临破产倒闭。但是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威马的“现金危机”,早在多年前就埋下伏笔。
刚刚,咱们提过威马的“自建工厂”,这两个工厂的设计产能共计25万辆。可实际上,在威马汽车早期销量还行的时候,也不过才2万多辆。
因此,威马汽车的联合创始人杜刚就一直认为,威马第二个工厂建的太过着急,反而导致了资金空转。这,就成为了威马资金链断裂的隐患。
此外,说句难听的,威马就像一位“造作的富二代”,拿着融资的钱,不断地挥霍。
众所周知,威马汽车前期获得的融资一次比一次高,融资11轮,累计融资额超过350亿元。自建厂已经牵扯进了一部分资金了,按道理就该省着花,早点回血才是正经事。
但是,据媒体报道,威马汽车曾经找过不小8家电池供应商,内部立项超10个电池项目,每个项目还是和供应商单独开发。要知道,一般来讲,最多也就是找2-3家备用。
只不过,威马不一般。
这变来变去的供应商,无疑对其汽车产品的研发进程、供应链的完整,以及资金循环,都造成了一笔不小的负担。
然后,威马的造血能力还不行,汽车产品卖得很糟糕。
事实上,相比于“威马汽车沈晖2021年年薪12.6亿,占公司当年收入三成”一类的新闻,威马汽车产品确实没有太大的知名度和竞争力。
据威马汽车官网消息,其产品矩阵车型包括EX5系列、W6、E.5、M7四款,其中前三款车型都已经量产交付。但是市场反应特别不理想。
表现平平也就罢了,2021年的自燃事件等负面新闻,更是雪上加霜,口碑暴击。
当然,出现了这么多问题,威马也曾着急过,努力过。
大概是出于职业经理人的特性思维,威马想要用上市这种重大利好消息来冲刷威马的愁云残淡。当然,他一直在准备上市,但是这两年尤其着急。
特别是,去年借壳“APOLLO出行”上市,更是让大家觉得:这哪是想踏实做汽车?这分明就是为了上市而上市。上市牵扯住了其大量精力。
然后再有一点市场环境的因素,威马汽车就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,倒了。
对于威马现在倒下,沈晖在接受《中国企业家》的采访时,是这样反思的:
“第一是产品特色。威马一上来就希望造的车所有人都喜欢,希望成为大众、丰田,但仔细看,这些品牌的车都比较大众化,相对比较平庸。所以威马实际上是没形成种子用户,这是需要我们反思的。第二个,就是光卖产品,没有发挥智能汽车的核心优势。威马的智能化,长期来看,并没有成为核心差异化优势。”
虽然现在威马仍然在强调“复工复产”,但是从最新消息——威马员工拉横幅讨薪,监察部门介入调查来看,威马想要东山再起,怕是很难。
对于现在的威马车主来讲,买威马已经成为了一件极其后悔的事情。因为有问题,也没办法解决。对了,威马的小程序都进不去了,这……
关键词: